南通,史称通州。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南下,偏安一隅的赵宋王朝危如累卵。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兵勇数万人,前往护卫临安。德佑二年(1276),元军包围临安,文天祥临危受命,出使元营,坚持只议和不投降,遭到了扣留。在被押往北方途中,他伺机逃出,经过二十多天的流亡,到达通州。在通州知州杨师亮的协助下,文天祥乘船从海路南归。惊涛骇浪间,诗人一路颠沛,感叹之中写下了这首《怀杨通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坚定信仰。开篇“江波无柰暮云阴”一句,通过江边景色,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气氛,诗人心中所怀抱的是那份难以言说的乡愁。“一片朝宗只此心”表达了诗人忠诚不渝的心志,这里“朝宗”指的是国家和君主,而“只此心”则强调了一颗赤子之心,表明诗人的忠诚是纯洁而坚定的。
转入下两句,“今日海头觅船去”,诗人似乎是在告别,一种迫切的离别感在字里行间流露。这里“海头”象征着远方,也可能意味着更广阔的天地,而“觅船去”则是对自由和解脱的渴望。“始知百炼是精金”一句,则透露出诗人经过磨难后的自我认知,“百炼”比喻历经艰辛考验,而“精金”象征着纯粹无暇的心灵。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