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四首·其三
黄景仁〔清代〕
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涴泪痕新。
多缘刺史无坚约,岂视萧郎作路人。
望里彩云疑冉冉,愁边春水故粼粼。
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临行时恋人叨念颇多、新洒的泪痕斑斑。
怨自己与所爱女郎无坚约,不然她岂能视自己为路人?
在盼望中看到天空的彩云,疑心是你冉冉而来;忧愁无边象春水那样长久地清澈可见。
无论用多少财宝,也无法换得女郎昔日的未嫁之身。
注释
遮莫:莫要;也许。
竹枝:刘禹锡《长相思》词:“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涴(wò):本指泥著于物,此指竹枝上附着的斑点。
多缘:只因。
刺史:指杜牧。《太平广记》卷273“杜牧”条记载杜牧在沈传师幕中时,曾游湖州,见一十余岁的民间美女,遂与女母约定:
简析
《感旧四首·其三》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直接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颔联解释了离别的原因,说两人没有守约,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不满;颈联运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将彩云和春水赋予人的情感,写诗人离别后的思念和愁绪;尾联用典,说无法再回到女郎未嫁时。此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离愁与对爱人不可追的痛苦,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205篇诗文 139条名句
西郊落花歌
龚自珍〔清代〕
出丰宜门一里,海棠大十围者八九十本。花时车马大盛,未尝过也。三月二十六日,大风,明日风少定,则偕金礼部应城、汪孝廉潭、朱上舍祖毂、家弟自谷出城饮而有此作。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
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难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尤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金缕曲·疏影临书卷
纳兰性德〔清代〕
疏影临书卷。带霜华、高高在下,粉脂都遣。别是幽情嫌妩媚,红烛啼痕休泫。趁皓月、光浮冰茧。恰与花神供写照,任泼来、淡墨无深浅。持素障,夜中展。
残釭掩过看逾显。相对处、芙蓉玉绽,鹤翎银扁。但得白衣时慰藉,一任浮云苍犬。尘土隔、软红偷免。帘幕西风人不寐,恁清光、肯惜鹴裘典。休便把,落英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