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云·其二
陶渊明〔魏晋〕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空中阴云聚不散,春雨迷蒙似云烟。
举目四顾昏沉色,水阻途断客不前。
幸赖家中有新酒,自饮东窗聊慰闲。
思念好友在远方,舟车不通难相见。
注释
平陆:平地。
靡(mǐ):无,不能。
参考资料:完善
1、
袁行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92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春。上年十二月,桓玄在建康(今南京)篡东晋帝位,迁晋安帝于浔阳(今江西九江西南)。这一年二、三月,刘裕收取京口(今镇江)、广陵(今扬州),进一步攻占建康(今南京)。桓玄逃经浔阳,挟晋帝走江陵(在今湖北)。这一时期,陶渊明闲居于柴桑(浔阳县治)上京里老家。
参考资料:完善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2、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9
简析
《停云·其二》是一首四言古诗。此诗前两句描绘出一幅云雾缭绕、细雨绵绵的景象;三四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范围;五六句转笔写在这迷茫与不安中,找到一种寄托和慰藉——酒;末两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但却又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相见,充满无奈和遗憾之感。这首诗语言冲淡、情感幽微,以天气描写暗喻国政时局被封建贵族、军阀争夺中央政权而搞得天昏地暗,反映出诗人的愤懑与关怀世难的忧心。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南朝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37篇诗文 1327条名句
室思
徐干〔魏晋〕
沉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
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
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
不聊忧餐食,慊慊常饥空。
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
飘摇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惨惨时节尽,兰华凋复零。
喟然长叹息,君期慰我情。
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
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
诚心亮不遂,搔首立悁悁。
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
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
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终之。
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
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
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
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黎阳作诗三首·其二
曹丕〔魏晋〕
殷殷其雷,濛濛其雨。
我徒我车,涉此险阻。
遵彼洹湄,言刈其楚。
班之中路,涂潦是御。
辚辚大车,载低载昂。
嗷嗷仆夫,载仆载僵。
蒙途冒雨,沾衣濡裳。
饮酒·十一
陶渊明〔魏晋〕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